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金 燕
摘要:
STEM视角下,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知识的教学能够更进一步的向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劳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能够满足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是本学科创新的重要体现,所以无论是从实践途径还是从教育教学结果的呈现上STEM的运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STEM视角 劳技课堂 模式研究
一、STEM在国外的发展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集成”的纲领性建议.此后,STEM教育逐步走入各国课堂,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普及,STEM理念也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美国STEM 教育的推广不是在政府指导下单纯依靠学校推动,而是动员了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界的力量。
二、STEM中国发展
在“2016年STEM+教育上海峰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上海已有近100所学校引进到STEM+课程。2014 年,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项目,市教委批准成立“上海市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简称为“STEM+研究中心”,承担为期十年的长周期实证教育研究项目,选择区域与学校开展STEM+教育实践探索,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据介绍,“STEM+研究中心”的加号,意味无限可能,代表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延伸,强调社会价值、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STEM 的融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据悉,2014年9月,STEM+研究中心从徐汇区的7所小学开始课堂实践,逐渐覆盖10区、涉及96所学校,学段贯穿幼儿园至高中。96所学校分实验学校、特色学校、示范学校三个层次多态并存,实践不同形态的STEM+课程。
三、STEM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实践水平不高、创造力不强、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不高等情况,这在素质教育中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开展学习,对学生的探究类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
1、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劳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制作的能力,总体上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在小学劳技课教学进行的过程中,STEM教学视角的运用,能够认识到该课程教学渗透着科技教育,教师能够通过实际制作模型的展示,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向学生进行展示,以此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步骤操作的关键,领略到制作的真谛,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劳技课各项制作的形成需要学生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以此才能够整体上完成制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给予STEM视角下,能够通过正向分解、反向分解的方法对同学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制作风筝的劳技课中,教师充分的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听则听,能看则看,能摸则摸,并且对风筝制作的关键技术、关键点的测量和制作以及整个风筝制作的流程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现,以此充分引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在风筝制作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劳技课进行中,在学生兴趣充分激发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则是教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STEM教学视角下,要注重学生技术制作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能够做好示范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差异,通过分解示范和流程示范为学生示范整个制作的流程,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制作技术要点。其次,在示范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基础的模仿,教师做好模仿指导工作。最后,学生能够在模仿基础上掌握的技术上进行独立的制作,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成品,融合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制作小课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证木板拉锯的垂直,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复的进行练习,掌握制作的要领。
3、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测量能力的提升
小学劳技课进行的过程中,许多成果的制作展示需要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的方式精确的获得,基于STEM视角能够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充分的融合在劳技课的制作中。学生在技术要领掌握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的思考,思考如何组合制作,搭建成一个成品。这一工作的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发觉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鼓励创新、求异思维的发挥,引导学生主导探究,多样化的思考,将数学知识融合在牢记课堂中。如,在小课桌的制作中,有的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发现每个课桌是四个支撑点,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制作的课桌为三个支撑点,以此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4、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培养
STEM视角下,劳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注重通过实践工作的进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目标结果。在引导学生创新意识整体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制作的过程都是一项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学生要保持耐心、认真操作。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充分的将自己所学的英语、自然科学、数学等知识应用于制作课堂中,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培养。
STEM视角下,小学劳技课教学工作的进行需要在多学科视角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的多思维视角进行创新制作,教师做好展示、模范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制作兴趣,促进学生在劳技课中创新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雄超.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谈劳动与技术课程中STEM活动的设计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
[2]王玲玲.基于STEM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陈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STEM项目学习模式的研究[J].生活教育.2016.
[4]许国忠.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研究[J].新课程,2017.
[5]蔡海云.STEM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